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博士朱龙告诉记者,中医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大家比较熟悉,多是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天天在空调房,也容易得“阴暑”。
朱龙解释说:“‘阴暑’又称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头痛身重、四肢酸痛、怕冷发热、无汗等,有的还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经常在空调屋子里待着的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受热,但按照中医的理论,无节制吹空调,寒湿聚集于体内,身体失去对温度的调节能力,一没运动,二没出汗,体表的邪气不能很好地排出,肠胃中的邪气也没能很好地运化排出,就会造成‘阴暑’。”
除了长时间在空调房外,从门诊常见病例来看,不少患者夜间露宿室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快速饮进大量的冰镇饮料,或者睡觉时用电扇强风对吹,当时是舒服惬意了,但时间久了就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也会引发“阴暑”。
朱龙提醒,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忌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保持房间适当通风;还要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
朱龙建议,随着一年中最闷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大家可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为适宜的时候,多去室外做一些运动,适当地出点汗,让身体适应季节,增强调节能力。
中暑了怎么办
1、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2、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3、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
4、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中暑吃什么
1、少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少食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增强营养
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 、B1 、B2 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4、少食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不要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 上一篇:专家:咖啡有助控制血糖及修复心脏损伤
- 下一篇:星巴克禁塑料吸管 一次性塑料危害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