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关,人们的各种聚会宴席突然多了起来,大吃大喝在所难免。殊不知,在推杯换盏、猛吃海喝之间,有的人便会出现痛风发作,疼痛难忍。痛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相帝王患有痛风,故又称“帝王病”,也因此一直被视为和多食酒肉有密切关系的富贵病。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属罕见散发性疾病,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营养丰富了,痛风病人开始常见,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南方,人们喜食海鲜、大鱼大肉,席间大量饮酒(啤酒为主),又特爱喝老火靓汤,这些食物里嘌呤的含量极高,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过多的血尿酸累积到关节表面即成痛风石,痛风便有了基础。所以,南方的痛风病人又相对较多。
1 血尿酸超标加关节肿痛就是痛风
叶志中介绍,痛风的最初萌芽应是高尿酸血症,即血液检测时发现血尿酸过高,超过标准值(男性>417umol/L女性>357umol/L),这已是痛风的前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有了痛风石累积,一般会首先在脚拇指外侧隆起,初发时此处单关节间歇性疼痛,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触痛等症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痛风发作往往在夜间开始,连续痛几天,如果不检查治疗,疼痛会加重,时间会加长,有的可持续数周,间隔时间也变短,更会出现多个关节炎症。大趾的跖趾关节痛最常见,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也是发病部位。所以,当体检或其它途径发现自己血尿酸高时,就应该找风湿专科的医生进行评估,查找原因。
痛风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一个是遗传,但其占比不高,约20%患者有痛风的家族史;还有先天性嘌呤代谢弱者,更多的是饮食因素。所以,对仅血尿酸高而没出现关节肿痛者,医生检查评估后,首先会在饮食结构方面对其进行指导,调整三个月后,再检测血尿酸,依然超标,说明其并非单一饮食原因,便可用药控制尿酸值,也就是降低其发展为痛风的几率。
2 出现痛风性肾痛可致尿毒症
从治疗的众多病例中,叶志中发现一些人得了痛风,会在关节疼痛难忍时去找医生,一段时间后,不再痛了,便放弃治疗,再痛时再找医生,这样的结果便是痛风加剧,最终因血尿酸高于正常值,肾内酸碱度不平衡形成结石对肾造成伤害。因为这种肾结石不是一般的结石,而叫痛风石,同时尿酸会损害肾间质,称为痛风肾,影响肾功能,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严重到尿毒症,这一危害是无法挽回的,可能是致命的,至少会缩短寿命。据中国统计,尿毒症中有10%是由痛风引起。
痛风也会带来其它危害,如关节炎频发,可致关节畸形造成功能障碍,正常活动自然会受影响,有的病人甚至要长期卧床;痛风病人大约一半合并高血压,除因肾机能障碍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之外,痛风病人合并肥胖也是原因之一,这与其大吃大喝相关。高血压治疗药常使用降压利尿剂,会抑制尿酸排泄,进而使血尿酸值升高,痛风与高血压成了患难兄弟;还有与痛风病人暴饮暴食的相关疾病,如高血脂症、糖尿病,及与高尿酸盐结晶沉淀相关的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所以,得痛风后不能麻痹大意,若能认真治疗调理,使血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就可能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不出现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可以带病延年,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3 调整饮食结构以防诱发痛风
既然痛风是以血尿酸超标为基础原因,而尿酸高跟大吃大喝的不当饮食所带来的嘌呤有关,那么预防就可从饮食结构上调整,讲究节制讲究科学。
叶志中讲,其实我们所吃的几乎所有食物中都有嘌呤,只是含量高低不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嘌呤食物。这样,就不会使体内血尿酸超标,即使已超标,也会让它降下来。含嘌呤较高的食物中动物内脏如肝、肠、肾、脑,海产品如鲍鱼、蟹、小虾、鱼卵、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类,肉类如牛、羊、鸭、鹅、鸽,某些豆类如豌豆、扁豆,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蔬菜中的菠菜也含嘌呤较高,这在蔬菜中是个例外。另外,广东人爱喝的老火靓汤嘌呤含量也高,对痛风患者来说,少喝为好。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大吃大喝是常有的事,而上述食物无疑易成主菜,加之喝酒特别是喝啤酒,体内便迅速吸收这些高嘌呤食物并直接刺激嘌呤增加,加之酒精浓度高时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正常排泄受阻,久而久之,血尿酸就高了。
春节快到了,叶志中提醒市民特别是有痛风症状的朋友,遇到聚会时,最好多吃碱性及含嘌呤低的食物,如蔬菜(菠菜除外)、柑橘、西瓜、冬瓜及鸡蛋、牛奶,少吃偏酸性的肉类、海鲜等,实在要喝酒,可选择适量喝些红酒,这是因为制作红酒原料的葡萄籽中有轻微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可部分抵消酒精对痛风的危害。记者 郭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