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元奶粉致致使婴儿早熟”一事最近引得舆论纷纷,“谈奶色变”的故事再次重演。针对舆论的质疑,卫生部新闻发言人8日表示,卫生部已关注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报道。在关注的同时,一些专家估计,产品中若含激素,可能来自产奶环节。
“激素来自产奶环节”的推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根据专家的意思,激素是不允许添加到奶粉中的,这已有明文规定,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在 还不是必检项目。由此就可以看出“奶企业在产品中添加激素,对企业是一点商业价值都没有。”而相反,产奶环节就显得“疑点重重”了:比如在对奶牛安胎时, 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所以,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最有可能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奶粉如果有问题,问 题可能也是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而不是食品监管部门对厂家进行调查。
厂家是清白的,作怪的是又是生产第一线的奶农。专家们的奇怪言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三鹿事件”中奶农的遭遇。在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曝光之后,三鹿 集团曾经发过一个“说明”,称在2008年3月份,他们就收到消费者的投诉,说孩子尿液发红,有结晶现象。他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产品符合国家标 准”。6月中旬后,病例增多,他们又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并最终在8月1日得出了结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 才是这次事件的真凶。”随后,公安部门甚至配合行动,逮捕了一些“不法奶农”。但是,最终事实表明,奶农不过是一替罪羊。
多么相似的情节!从三聚氰胺到现在的激素,为何有些人总是热衷于将“元凶”的帽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扣给奶农呢?如果是事实未清,那整个生产环节都有嫌 疑,为何习惯性的想到是农民为之?我想,这是因为奶农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处在社会的底层,人微言轻,鲜有发言权。按照雷公劈豆腐的原则,这是明智的选 择,这可以成功的转移问题的焦点,也不会对自身构成太多的威胁。吃了亏的奶农也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当然,这更是“弃车保帅”的妙招,只不过,奶农在他们 眼中谈不上是“车”,一卒而已。
软柿子好捏,事故一发,一问责,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并不应该负主要责任的边缘人群被当做“主谋”被从重从快的处理,成为替罪羊。现在,专家们如此猴急的为该奶粉正名,洗冤很难说是一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这只不过是一次不负责任的“打哈哈”表演,事实真相也绝不会停留在这里。
奶农诚然好欺负,但是民智不可辱。我真诚的希望卫生部在“关注”之后转变为“积极调查”,“严查到底”,“严肃处理”。在经历了“三鹿事件”之后不 论是中国的奶制品,还是中国的消费者都早已元气大伤,经不起这么来回的折腾了。如果不严厉的扼住奶制品行业的不良风气,后果真的很难想象。亡羊补牢,尤为 不晚,但不要每次丢了羊之后才知道补牢。
- 上一篇:云南鹤县儿童疑似血铅超标事件续
- 下一篇:美容护肤:每个女人都需要一碗美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