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从南美国家巴西暴发,目前正在欧洲和美洲多个国家进一步扩散。据英国《镜报》1月31日报道,批评人士认为,寨卡病毒暴发的背后,其罪魁祸首可能是2012年投放到大自然的转基因蚊子。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日内瓦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寨卡病毒,与此同时,有关该病毒暴发的原因也引发了广泛猜测。
寨卡病毒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该病毒可导致胎儿患上俗称“小头症”的先天性小头畸形症。巴西去年5月发现了首起寨卡病毒病例,目前已经超过4000宗。而在2012年,巴西生物科技专家为了应对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曾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蚊子并投放到大自然。
这种转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携带了一种特殊基因,它们与大自然里的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无法活到生育年龄。这个项目开始之初,专家们就对其表示出担忧。他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潜在的不良后果。
资深健康专家1月30日指出,寨卡病毒对全球健康的危害比埃博拉疫情更严重,后者在非洲致1.1万余人丧生。而寨卡病毒影响的是孕妇这个非常脆弱的人群,病毒携带者大多数也是毫无症状的,该病毒最终影响的是他们的孩子。
英国不太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因为其气候不适于蚊子的生存。不过从疫区回来的女性被警告推迟受孕,至少要等一个月,以防在受到感染的情况下受孕。
相关阅读:2012年转基因蚊子的释放
2012年1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礁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他们准备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这项试验由礁岛群当地负责消灭蚊虫的官员与英国一家公司共同策划,专门针对携带登革热等病毒的媒蚊埃及伊蚊,如果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审核通过这项试验,将开创美国先例。
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雄蚊已经过基因改造,希望其与野外的雌蚊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威胁疾病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转基因蚊子对人类和环境的威胁
2012年1月,批评人士指出英国一家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蚊子含有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够在野外“茁壮成长”,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培育转基因蚊子的英国Oxitec公司认为这种警告是在“危言耸听”。Oxitec指出一旦放归野外,转基因蚊子便无法获得四环素类抗生素,短时间后便会死亡。而根据Oxitec公布的研究,15%的转基因蚊子在放归野外之后通过不引人注意的渠道获得低水平四环素,能够在放归野外后存活一段时间,而不是在短期内死亡。批评人士指出蚊子的食物来源下水道可能含有低水平四环素,为转基因蚊子的存活、交配和繁衍提供条件。
“地球之友”、英国基因监察机构以及“第三世界网络”的一份联合声明警告称:“咬人的转基因雌蚊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何种影响仍旧是一个未知数,例如对过敏症患者。此外,这种蚊子的存活和繁育将对生态造成何种影响同样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