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塑化剂所引起的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饮料、方便面、指甲油、玩具等诸多行业都被波及。我们好像生活在塑化剂的包围之中,并饱受其害。塑化剂影响男童发育,造成女童性早熟。。。。。。种种危害显现在人们面前,我们该怎么减轻这种危害呢?
1、塑化剂是什么 危害有哪些
塑化剂对于我们来说早就不算陌生,即便不甚了解,也应该是早闻其名。作为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它,对我们的健康伤害不言而喻,但让人担忧的是,塑化剂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
塑化剂是所有塑料助剂中用量最大的,其在塑料中老实呆着的时候,和人类是和平共处的,发挥的都是好作用。但邻苯类塑化剂容易逃逸到环境中,这时发挥的都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坏作用。塑化剂可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具有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这种危害也是隐蔽而漫长的。
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并造成基因毒性,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塑化剂中毒还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还会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虽现在还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对于塑化剂,敬而远之、抛而弃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邻苯类塑化剂用量巨大,使用范围广,污染面积和影响人数就都蔚为可观,在空气、水、土壤和灰尘中都可以检测到。而且在生物体中还有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体内有明显的该类化合物的残留物,最终人们通过食物和空气等途径暴露其中。
2、如何预防塑化剂的危害?
使用非塑料容器
在选用食品容器时,应少用塑料材质,改用高质量的不锈钢、玻璃和陶瓷容器为主。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装食用油和含油食品,在饮用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时少用更好。
避免加热保鲜膜
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而且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
减少化妆品使用
如指甲油中的塑化剂含量就非常之高,其他诸如香水、护肤保湿类产品,香波洗涤护发类都是塑化剂含量较高的产品,应适当减少使用。
3、如何应对塑化剂中毒?
催尿催便排出体外
大部分塑化剂及其代谢物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为绝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而DINP在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时排出。不是持续大量食用的民众,只要尽快中断,风险是很低的,不用担心或特别去做检验。
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多喝白开水
对于人体内有微量的塑化剂,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有在高剂量使用的时候,才会出现危害。所以人体内有微量的塑化剂,不需要治疗。若真是担心食用了塑化剂,可以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其后,体内的荷尔蒙即可恢复正常,相关机能亦可复原。
4、关于塑化剂的一些疑问
保鲜膜是否含有塑化剂?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中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专家称,含禁用塑化剂的保鲜膜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
国际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曾表示,识别保鲜膜是否“有毒”其实很简单,点燃保鲜膜,如果燃烧后像蜡油一样滴下来,并散发出蜡烛味,那就是无毒的聚乙烯膜(PE保鲜膜)。
而聚氯乙烯膜(PVC保鲜膜)点燃后主要有四个特征:1.不易点燃;2.火焰根部有淡淡的绿色;3.冒黑烟;4.气味十分刺鼻。
从外观上看,超市使用的保鲜膜较为柔软,拆下之后很容易扭成一团,黏性较好;而购买的PE保鲜膜,则显得硬一些,黏性差一些。
在用火烧时,超市包裹食品使用的保鲜膜,散发出黑色的烟雾,且有刺鼻气味,火苗熄灭后,燃烧处凝结成黑色;而购买的PE保鲜膜,在燃烧时无刺鼻气味,有少量白色烟雾,火苗熄灭后燃烧处凝结物呈白色透明状。
实验结果表明,超市使用的保鲜膜很有可能是PVC保鲜膜。由于塑化剂遇油脂或在加热情况下,特别容易溶解、释放,在此提醒市民朋友,超市买回用保鲜膜包裹的食物,特别是含有油脂的食物,最好马上拆下保鲜膜,更换包装。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中毒?
在百姓眼中,塑化剂似乎已成“无处不在”之势,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又有研究说,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 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那么,孩子有哪些健康信号,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呢?“孩子出现性早熟、性发育不全,是否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这很难判断。也不存在专项的检查手段,表明性发育异常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儿科内分泌专家专家说。因此,家长能做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快快求医治疗;以及在孩子的食物、玩具、接触的塑料制品上把好关,并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专家说,这个问题在孩子在6个月内大, 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新生BB如果阴茎很细小,像个小田螺,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临床的检验标准就是6月龄大儿童的阴 茎小于2厘米。”但是,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了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约为 10~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专家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能做的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对症治疗。
偶食塑化剂会不会中毒?
卫生部指出,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塑化剂在我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种类达百余种。此次台湾不法企业添加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类常见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添加到食品中。
卫生部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每天摄入9.0mg及以下也是安全的。
实验显示,进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蓄积性。但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长期大量摄入将影响生殖和发育。
据介绍,使用塑化剂的塑料产品在生活中很普遍。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塑化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出1.5mg/kg,DINP不应超过9mg/kg。
卫生部表示已采取3项措施应对塑化剂事件: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检测方法;通过各地12320卫生热线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的咨询;组织各地省级疾控中心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开展应急监测,并将扩大范围收集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 上一篇:夏天能每天洗头吗 夏季洗头注意事项
- 下一篇:警惕!5种不痛的癌症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