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1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综合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备受瞩目的“激素门”本该可以藉由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告一段落,然而,因为圣元奶粉“激素门”送检样品仅一份来自患儿,新的质疑声又起。不少人担心公布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维稳”逻辑的影响,毕竟我国奶粉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大量进口奶粉挤压国内奶粉等现象的问题。
民众的多疑,一方面,体现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则凸显出食品安全遭遇着信任危机。不可否认,自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已是草木皆兵,大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部公布的奶粉检测结果要想获得民众的认可,不可能仅凭部门的权威性就完成,还要在流程的“公开透明”方面下功夫。这也是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洗礼的奶制品行业,要想重塑形象,必须经历的考验。
事实上,与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不同,添加激素并没有实质的好处,只会徒然增加成本。从这点上说,企业主动添加的可能性很小。此前网上有一个非正式的版本,将矛头指向了奶牛催奶挤奶生产环节,有医学、乳业专家称,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如果情况属实,“问题奶粉”不需要企业“买单”,但却需要相关部门制定规则,从源头上加以杜绝。
毋庸置疑,在食品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的食品,很少有不经过工业加工而成的“自然食品”。那么,在一系列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势必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就在一周前,卫生部在网上公布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列出77种“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添加剂广泛的应用,也给食品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考验——在允许食品企业通过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同时,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每一种添加剂做细致的毒理学研究,确保衍生物的安全。因为,伴随着添加物的增多,不能排除在其生产过程中无意生成了其他成分。这是工业食品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
回到湖北婴儿家长对诊断结果的质疑,卫生部需要“对症下药”:抽检更多样品让民众信服是其一,督促相关部门对存疑的环节(奶牛催奶)进行调查也非常必要。这不仅事关奶粉的激素指标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调查的过程”将直接决定民众能否摆脱食品安全的心理阴影。要知道,问题食品并不可怕,只要有效监管发挥作用。
- 上一篇:今年精神卫生宣传关注普通人
- 下一篇:南京调查龙虾肌肉溶解事件 洗虾粉致病说被否定